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衡阳站长网 (https://www.0734zz.cn/)- 数据集成、设备管理、备份、数据加密、智能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动态 > 正文

半个月超40家平台"爆雷" P2P行业发生了什么事

发布时间:2018-07-18 09:34:16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广州)
导读:(原标题:P2P“雷暴”) 【P2P“雷暴”】 金融监管风暴未平息,P2P平台“雷“声已此起彼伏。 在这轮雷暴中,浮出水面的不仅仅是逾期、自融、假标、恶意逃废债等以往司空见惯的违法违规行为,一条以自融方式收购网贷平台随后脱手的黑色产业链,也开始显露

17日,广州市政协委员、广州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方颂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这一波退出潮,一是一些实力较弱的平台,难以承受严监管的高合规成本选择主动退出;二是受宏观经济下行及股市影响,平台风控未做到位逾期过多,导致平台难以为继;三是“活期”等违规期限错配产品,无法抵御投资者信心缺失下的“挤兑”,造成资金链断裂。方颂表示,目前广州的情况较为稳定,但是由于目前一些大平台爆雷,对整个行业的信心打击较大,风险有扩散的趋势。

企业也积极展开自救。上周广东省地方金融风险监测防控中心(以下简称“防控中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非现场实时监管系统(2.0版)正式上线,并与民加科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民贷天下”)自动化系统完成对接,在国内首次实现P2P自动化接入监管平台和实时报送数据。民贷天下成为全省第一家自动化接入防控中心非现场监管系统的机构,也是全国第一家自动化接入监管系统并实现实时数据对接的P2P平台。

民贷天下执行总裁李海青表示,民贷天下此举是主动拥抱政府监管、夯实合规体系建设的重要表现。他认为实时数据及时披露,可以让投资者更安心。

危机向其他行业蔓延

P2P爆雷甚至“感染”到上市公司。近期P2P平台壹佰金融“爆雷”事件让A股上市公司诺德股份头疼不已。诺德股份在7月16日上午紧急发布澄清公告,就公司已经出售持有的壹佰金融40%股权的过程以及相关事项进行详细说明。

诺德股份公告称,近日,媒体发布了关于“壹佰金融“炸雷”事件追踪报道”,对P2P平台壹佰金融出现逾期风险,现任大股东“甩锅”、警方介入等相关事件进行了系列报道,其中涉及到关于对诺德股份出售持有40%壹佰金融股权事项的关注,部分报道与事实不符。

诺德股份已于今年3月,将其持有的壹佰金融40%股权转让完成,诺德股份目前已经退出在壹佰金融公司的全部股份,不再具有股东权利和义务。

7月13日,运营近四年的P2P平台投之家发布《关于投之家部分债权逾期的公告》,宣布平台逾期。投之家曾发布公告称获得上市公司珈伟股份母公司B轮融资,融资规模达4.09亿元,上市公司平台以2.11亿元收购原股东35.24%的股权,同时通过增资1.98亿元,获得19.76%股权,直接或间接持有投之家总共55%的股权,获得平台控股权。

珈伟股份随后撇清关系称,上市公司没有投资投之家,该平台网站上公布的关于上市公司是其股东的内容不属实。投之家利用上市公司进行宣传是在珈伟股份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的,目前已要求投之家致歉并发布公开声明澄清。

虽然珈伟股份澄清,但是仍难消除市场疑虑,7月16日,珈伟股份跌停。

“以前没出事的时候,你好我好哥俩好,现在一出问题就是各种澄清。我们都不知道该相信谁,幸亏投的钱不多,就当花钱买教训了。”华南的投资人林先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林先生表示自己已经投资P2P两年了,不过风险意识都较高,一直投资的额度较小。“平台背景参考意义也不大了,以前觉得国资、上市公司都较为靠谱,但现在该爆还是爆。”

一位监管人士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现在情况确实出乎意料,由于恐慌情绪蔓延,挤兑的现象蔓延,一些本来正常经营的平台也被拖垮。

(编辑:曾芳,如有意见或建议,请联系zengfang@21jingji.com)

【P2P爆雷假标浮出水面 平台员工自称 “莫名其妙负债数百万”】

本报记者 陈植 上海报道

“就这样莫名其妙成了债务人。”一家上海地区爆雷平台中层管理人员赵诚(化名)说。

7月初他所在的平台爆雷后,他突然发现自己竟然是平台多家借款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而他自称,根本没有注册过这些公司,更没有发起过借款。

“我专门找了平台创始人问责,但他支支吾吾什么也不肯说;我又找了风控总监,他干脆坦言自己不知情。”赵诚称。

如今,这些债务让他陷入旋涡,平台出借人天天电话催促他还款。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查了解到,这种现象在多个爆雷平台并不鲜见,银票网等爆雷平台都曾出现类似现象。平台创始人或实际控制人曾借用平台员工或亲戚好友的身份证注册大量“壳公司”进行财务包装,虚构贸易合同或应收账款债券进行自融。如今平台爆雷,这些假标纷纷浮出水面。

一位P2P平台负责人看来,这背后折射出爆雷平台风控缺失:一是平台风控部门未能对这些壳公司进行全面尽职调查,没有认真辨别借款标的“真伪”;二是由平台内部员工或实控人亲朋好友设立的公司进行借款,理应列入平台关联交易并向出借人进行风险提示,但由于目前相关配套政策尚未出台,部分平台趁机浑水摸鱼。

这位P2P平台负责人透露,辨别一个平台是否存在投放假标“自融”,并非难事,主要看其发布的借款标的是否主要由内部员工、亲朋好友等设立,或由管理人员通过批量采购“壳公司”(通常企业相关工商注册信息高度类似)发起。

赵诚认为,这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平台创始人一味追求规模效应与资本运作获利,不顾风控与挤兑风险。

虚构借款标的

“当时创始人借口为员工办理团体险福利,让我们将身份证借给他几天,基于信任关系,大家都毫不犹豫地借了。”赵诚说。如今他得知,在办理团体险期间,创始人借机注册了数十家壳公司。由于公司注册采取认缴制,他们自称对此并不知情。

但其中并非没有疑点,赵诚回忆说,每当平台集中发行动辄上百万元额度的高利借款项目时,创始人都会找各种理由向他们再借身份证。

“现在回想起来,创始人有可能多次拿着这些身份证给壳公司大幅提高注册资本,并虚构贸易合同与应收账款债权,美化财务数据,最终让这些借款标的顺利通过平台风控,实现自融。”赵诚认为。

而风控部门负责人的说辞是,这些借款标的都由创始人直接拿过来要求迅速发行借款,且贸易合同与应收账款债权资料一应俱全,不便多问。该负责人还宣称,除了平台几位高层人员知道这些壳公司的真实状况,风控部门几乎都对此不知情。

“风控总监承认,其实他们的风控很多时候形同虚设,因为平台创始人拿来的借款标的,几乎没人否决。”赵诚直言。据他初步估算,当前平台约有10多位中层管理人员被挪用身份证注册了借款公司,合计身背约3000万元“债务”。

“目前我们只能先向公安部门报案,等待相关部门进一步调查。”赵诚表示。

(编辑:衡阳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