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衡阳站长网 (https://www.0734zz.cn/)- 数据集成、设备管理、备份、数据加密、智能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动态 > 正文

半个月超40家平台"爆雷" P2P行业发生了什么事

发布时间:2018-07-18 09:34:16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广州)
导读:(原标题:P2P“雷暴”) 【P2P“雷暴”】 金融监管风暴未平息,P2P平台“雷“声已此起彼伏。 在这轮雷暴中,浮出水面的不仅仅是逾期、自融、假标、恶意逃废债等以往司空见惯的违法违规行为,一条以自融方式收购网贷平台随后脱手的黑色产业链,也开始显露

多位P2P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其实类似状况在爆雷P2P平台并不少见。部分爆雷平台创始人(或实际控制人)通过上述做法虚构借款标的自融后,主要将资金用于配资炒股、房地产开发过桥贷款或炒作虚拟数字货币等投机行为,然而今年以来楼市价格回落、股市低迷、虚拟数字货币价格大跌,导致整个资金链断裂,最终引发平台爆雷。

“听说有一家P2P平台负责人炒作虚拟数字货币亏损逾2亿元,不得不转卖P2P平台套现回补资金缺口,但这却给了购买方设立虚假标的自融募资的机会,最终导致平台爆雷。”一位P2P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

既是债务人又是债权人

在这轮P2P爆雷事件中,很多平台员工甚至既是平台债务人,又是平台债权人。

“在7月初平台爆雷前,不少员工参与了平台P2P投资。”赵诚透露,当时普通员工并不清楚其中的违规业务,反而认为平台管理规模快速扩张,因此拿出积蓄投资,进一步扩大平台业务规模。

“我们从风控部门了解到的平台运营数据,基本上都是逾期率很低。因为借款标的表面上看都是具有真实贸易合同背景的供应链金融贷款,银行票据承兑贴现,由大企业担保的保理业务借款,以及有汽车住房担保的个人消费金融贷款等。”赵诚告诉记者。直到7月初平台实际控制人向公安部门自首,才发现这些低逾期率都是由资金池业务伪造的“假象”。

赵诚看来,平台之所以爆雷,一个重要原因是创始人并未真正理解金融。

“创始人一直说只要业务规模不断扩大最终实现上市,业务发展过程中的不少违规问题都能得到妥善解决,他甚至认为金融市场流动性等风险不会降临。”

(编辑:马春园,邮箱macy@21jingji.com)

【互金协会:打击借款人恶意逃废债行为 不合格机构要无风险退出】

本报记者 王晓 北京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获悉,7月16日,互金协会在北京组织召开专题座谈会,主题为贯彻落实全国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下一阶段工作部署和要求,促进互联网金融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

近日,人民银行在互金整治下一阶段工作部署动员会上提到,再用1-2年时间完成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

在互金协会组织的上述专题座谈会上提出,广大从业机构要深刻认识专项整治工作再动员再部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做到“打铁必须自身硬”,积极主动整改,有效防范化解风险,为整改合格机构顺利纳入规范管理创造条件,并对整改不合格机构实现无风险退出和有效处置。

会议上提到,近期一些地区网贷行业出现项目逾期增加、平台退出增多、部分借款人恶意逃废债,一些不实传言或不当报道误导社会舆论,造成投资人信心不足,加剧恐慌情绪等情况。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行业人士处了解到,由于近期部分平台出现风险事件,网贷领域投资人信心不足,出现密集提前赎回等现象。“有人专门散布关于平台的不利消息,引发恐慌,趁机低价收购平台债权,产业链已经很成熟了。”一位江南地区平台CEO介绍,也有一些借款人此时趁机加大通过P2P平台借款力度,意图平台出现风险后不用还款。“平台自身难保,催讨的力度难免受影响,这更影响借款人的还款意愿。”

“原本爆雷的是高返、自融、假标类平台,但现在投资者情绪不佳,一些规范经营的大平台改为也受到影响,流动性压力很大,对于行业来说是十分艰难的时刻。”北京地区一位网贷平台负责人表示。

会议针对上述问题作出建议。提出“牢记发展是以规范为前提,整治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引导金融投资者和消费者关注相关官方网站和专业人士的正确解读,勿被外界不实报道误导,更不要信谣、传谣,伤害平台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会议还建议有关部门对社会释放正确理性信号,避免因对一些事件的过度渲染和错误解读影响市场正常秩序。对于恶意逃废债等行为进一步加大打击,维护规范合同的存续效力。同时,进一步发挥司法协作、资金存管、信息披露、信用信息共享等基础设施手段作用,形成失信联合惩戒。

座谈会上还提出,持续开展统计监测和风险预警,促进从业机构按专项整治要求进一步规范发展,为达到整改验收要求做好相应准备。对确已不具备继续营运条件、拟退出市场的机构,应警示和督促其制定清退计划,增强退出全过程透明度。

会议提出,互联网金融行业要着眼于长远长效,坚守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开展合规审慎经营,要始终坚持“有利于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和普惠水平、有利于降低金融风险、有利于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从业原则。

(编辑:马春园)

王凤枝 本文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王凤枝_NT2541

(编辑:衡阳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