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衡阳站长网 (https://www.0734zz.cn/)- 数据集成、设备管理、备份、数据加密、智能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 > 点评 > 正文

巨额家底被悄悄打赏,谁来阻止平台“惦记”熊孩子的钱

发布时间:2018-01-19 07:17:18 所属栏目:点评 来源:懂懂笔记
导读:16 万元,或者是 65 万元,这样的金额代表着什么?它可能是一个普通家庭多年的积蓄,也可能是二三线城市一套房子的价格。或者,是在网上买点儿“心理满足”的赏钱。 是的,购买心理满足感是任何人的自由。但是对于涉世未深的未成人而言,几十元几百元和十几

首先从法律的角度来看,根据《民法总则》和《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中的相关规定, 10 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其法定监护人代理,或者必须征得其法定监护人的同意;网络游戏运营企业应当要求网络游戏用户使用有效身份证件进行实名注册,并保存用户注册信息。

这也就说明,未成年人在未得到相关监护人同意的情况下偷偷送出的礼物或者充值到游戏中的钱可以算作无效行为,而对于这种无效行为监护人可以要求相关运营方退还相应的财务。此前也曾有过未成年人私自购买手机,家长成功退货退款的案例。

但是,当前的未成年人看直播送礼物和私自到商店买手机不同,手机店有营业员或者监控录像,都可以证明是其自己的主观行为。但线上送礼物时很难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当时送出礼物或者充值的人是熊孩子本人,而且是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

举证难,难就难在这里。尤其是曾经出现过家长和孩子串通起来“吃霸王餐”的事件,所以导致真的发生了孩子偷偷打赏,却难以维权的情况。

面对这种窘境,有些平台方态度是积极地,例如腾讯游戏总监王磊就曾公开表示,对于不理性消费投诉,只要认定是未成年人行为,腾讯一律退费。但遗憾的是,截止目前仍没有一个很好的办法辨别网络的另一端究竟是谁。

多数结果,往往是闹大了就私了,闹不大家长就自认倒霉收场。

也有人士指出,一些平台和主播是在诱导打赏、鼓励用户盲目消费,这个度更难把握了。对于平台和主播而言,这行当天生就是靠用户充值送礼物挣钱的,主播“卖艺”,观众打赏,似乎是天经地义。

我们只能提出要求,就是平台和主播如何避免诱导未成年人打赏,尤其是对于超过一定金额的非正常打赏要特别进行辨别。不过,这一点似乎也是平台最不愿意做的。

实名制,脸部识别,生物识别似乎都是有效的办法,但是如果没有监管的要求,没有法律法规的限制,这种希望平台能够限制未成年人盲目消费的想法,无异于缘木求鱼。

不仅提现要验证,充值也应“严查”

巨额家底被悄悄打赏,谁来阻止平台“惦记”熊孩子的钱

巨额家底被悄悄打赏,谁来阻止平台“惦记”熊孩子的钱

从目前来看,除了家长和学校要加强培养未成年人网络安全风险意识之外,或许只有平台方进一步加强支付过程中的科技检测手段,才能更好地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

以此次 65 万元巨额打赏的当事平台为例。经懂懂笔记亲测发现,该平台主播在进行实名认证时除了需要提供姓名、手机号、身份证号还需要进行人脸识别,审核的过程相当严谨。而普通用户在注册时只需要微信、QQ、微博等就可以实现一键登录,而充值和打赏直接可以通过微信、支付宝等渠道进行,整个流程并不繁琐也没有更严格的验证。

虽然单从用户体验的角度考虑,平台方应该给用户最便捷的使用体验,但是在面对目前这类未成年人私自天价打赏的事件,直播平台应该考虑要进一步加强用户充值过程中的辨别和验证。

试想一下,不仅仅是主播在提现时需要进行各种繁琐的验证乃至人脸识别,如果普通用户在充值当中也需要人脸识别,是不是就能杜绝双方“举证难”的问题?这样的话,至少熊孩子的打赏之路恐怕就不会那么顺畅了。

或许,对于这些直播平台而言,它们不是不能做而是不想做。随便看看科技圈的新闻报道,似乎没有哪一家不是AI当先,技术超绝,理念无比。但是怎么一到杜绝熊孩子巨额打赏时,就束手无策了呢?

目前一些直播平台在致歉、自查的同时也都宣称要加强监管,但我们并未看到太多实际措施,普通用户的充值过程依旧是那么“畅通无阻”。

其实设身处地想一下,有些时候,做生意还是要做长久的生意,别太过短视。直播平台可以做到赚该赚的钱,赚有底气的钱,所以请放过心智不健全的熊孩子吧。

(编辑:衡阳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