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衡阳站长网 (https://www.0734zz.cn/)- 数据集成、设备管理、备份、数据加密、智能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动态 > 正文

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建国:2021年3月全球新冠总发病人数可能过亿

发布时间:2020-12-24 22:20:29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original)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预见未来十年!20
导读:徐建国院士主题演讲:新冠病毒新认识 (来源:original)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预见未来十年!2020网易未来大会》专题报道 杭州网讯12月18日-20日,2020网易未来大会在杭州盛大举行。大会以“洞觉 未见”为主题,汇聚了全球最强大脑,期盼以远见超越未见,

所以,我们要特别重视对环境的消毒和管理,要有自觉的防范意识,认识到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潜力和感染风险,针对性使用相应消毒剂进行消毒和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自觉防护,减少感染的发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建国:2021年3月全球新冠总发病人数可能过亿

四、趋势和挑战。

1.全球疫情持续发展。模型预测2021年3月份发病人数可能过亿。过去很少预测疫情发展。对于像新冠这样的疫情,预测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预测不是一个检测报告,也不是一个监测报告,而是一个趋势发展预测。预测提出一个发展趋势,不会像报告病例那么准确。 但是,趋势预测,可给我们提供很多参考和帮助。

世界上几个主要疫情大国家,疫情仍然在持续发展。南开大学黄森忠教授团队,预测到2021年3月份,全球总发病人数可能过亿。控制疫情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不能掉以轻心。

我们仍然面临国外疫情持续输入的挑战。包括边境城市、航空旅客、污染的冷冻食品包装等,其他国际活动等。

第二个就是新冠病毒适应人群的可能性。也就是说,是否会像其它人类冠状病毒一样。我们必须要考虑到并重视这种可能性。新冠病毒是冠状病毒的一种。北京2005-2009年间发现了许多四种普通冠状病毒感染的病例。2005-2009年间的数据表面,常年都有发生感染。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几年前开展的研究表面,我国不少省市也有普通人类冠状病毒的感染,主要是急性呼吸道感染。各个年龄组,许多月份,都有病例发生。

我们要坚持检测、要及早发现无症状感染者,及时采取措施,控制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播。为什么说无症状感染者阿喀琉斯之踵呢?

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非常高。 当然,一部分或者相当一部分会发展成有症状者。但是,在检测发现病毒的时候,这些感染者中间没有症状的比例,在所有传染病里面是最高的。二是是在没有症状的时候,感染者鼻咽拭子里面的病毒载量已经达到高峰了。 三是感染者自己没有症状,也不会知道会传染别人。但是,传染可能就是这样不知不觉发生了。 所以早发现、早管理、早控制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播,我们就有可能把疫情控制在萌芽状态。 这对社会来说,我觉得应该是比较经济的一种做法。我们政府有强有力的政策,在控制疫情方面过去做得很好,还会做得更好。

第五,应对未来新发传染病的长久之道。传染病是微生物引起。绝大部分微生物没有被发现,我们不知道什么病毒会引起什么传染病。而且,微生物是肉眼看不见的。细菌要显微镜才可以看到。

我们这个世界最初是微生物的,在没有人类之前,微生物就存在了。在地球上氧气还不充分的时候,厌氧菌就可以在世界上生存了。 所以说,我们生活在微生物的世界。 微生物不可能与人类为敌。过去我们是把微生物当做敌人对待的,我们的许多教科书都是这么写的。 细菌在人类出现很早以前就存在了,不是人类的天敌,我们要正确处理这种关系。

徐建国:我们发现的病毒,不到病毒的1% (来源:网易科技报道)

我们发现的病毒不到病毒种类总数的1%。 说1%是远远高估了这个数字。我们不知道哪种病毒是可以致病的。 所以,挑战还是很大的。特别是一些病原体是野生动物的正常菌群。一些野生动物需要这些微生物。譬如,秃鹫是吃动物死尸的。 被称为“青藏高原的清道夫”。 一些秃鹫肠道细菌的70%是产气荚膜梭菌。所有秃鹫都有这个产气荚膜梭菌。产气荚膜梭菌具有一些酶类,可以帮助秃鹫消化死尸,获得营养。 但是,如果人类感染了产气荚膜梭菌,它也会把我们的肌肉也消化了,引起气性坏疽。是一种烈性传染病。 对人类来说, 产气荚膜梭菌是正常菌群,它需要这种细菌。 对人类来说,是烈性病原菌。

传染病最大的特点是不确定性。我们不知道哪种传染病在何时何地、何方,以何种方式侵犯人类。但我们可以预警。

过去有人说传染病不重要了,不会发生大的传染病,影响到国家的资助。在2018年的时候,我们发表了一篇文章,对中国工程院医药学部的院士、资深的医务人员进行了“德菲尔”问卷调查。提出我们国家未来20年可能面临20个最可预防、最最重要的健康和卫生问题。文章发表在美国公共卫生杂志上,封面文章。可供大家参考。学者的共识是,在未来20年可能面临20个最可预防、最最重要的健康和卫生问题中, 新发传染病位列11。

我们在2012-2017年承担了国家自然基金重大项目“动物源性病原体以及对人类致病性”。课题总结的时候, 提出我们国家面临17种新发传染病的风险。我们也具备发现新病原体的能力。这是我们列的单子,基金委也很重视,给了很好的评价。。

另外,我们还完成了“未来传染病”的研究报告。 这个报告去年已经完成了。 今年4月份发表了。

我们现行的研究策略是,出现疫情后,才开始研究,发现病原体,研究诊断试剂、治疗方法、研发疫苗等。 有人说,是“马后炮”。

我们从事传染病研究人员的最大心愿,是保障国家不发生大的疫情,为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因此,要反着来,开展反向病原学研究: 研究发现新的微生物,评估其可能的公共卫生或医学愿意,提前部署,防范大的传染病疫情的发生。我国科学家已经开展了一些探索,如

1.温州病毒(Wenzhou Virus  WENV)(2015年)

2.山羊无形体( Anaplasma capras ) (2015年)

3.荆门蜱传病毒(Jingmen tick virus JMTV)(2015年)

4.潜在病原菌:1)旱獭埃希氏菌

2)Apibacter raozihei

3) 数个链球菌新种

要保证民族的长治久安,要预防大的传染病发生,我们一定要全社会努力,处理好人、动物、微生物的关系。 这是我们应该共同面临的问题,我的汇报到这儿,谢谢大家!

(编辑:衡阳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