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衡阳站长网 (https://www.0734zz.cn/)- 数据集成、设备管理、备份、数据加密、智能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评论 > 正文

传统文化进了教材,如何注入心灵

发布时间:2021-05-23 09:39:40 所属栏目:评论 来源:互联网
导读:实施传统文化教育,首先要面对的是教材和课程问题。当前的传统文化教育缺少必要的教材,实施起来存在很多分歧,争议相当激烈。形成这种散乱局面,深层次原因是对

实施传统文化教育,首先要面对的是教材和课程问题。当前的传统文化教育缺少必要的教材,实施起来存在很多分歧,争议相当激烈。形成这种散乱局面,深层次原因是对传统文化认识上的差异造成的。由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难免会造成盲人摸象式的主观性取舍。此次编写的传统文化教材所体现出的大传统观念、地域与民俗文化观念,无疑给我们提供了开阔的理论视野和操作模式,值得仔细审视。

今天,我们在推崇儒家思想积极意义的同时,不能退回到“独尊儒术”的一元体系之中。在认可儒家典籍为国学核心经典地位的基础上,应将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观念融入其中,重新认定中国历史轴心时代的多样性和多元性。笔者注意到,这套教材在《论语》、《孟子》之外,还有《道德经》和《孙子兵法》等典籍。窃以为,这也是这套教材在未来还可以进一步发挥的地方。

传统文化教育应突出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维度。花鸟虫鱼、玉器古玩、笙箫琴瑟,这一器物的世界构成了古人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维度,它们与日月星辰、山岳河流的自然世界,构成了古人的存在空间。这一世界与更常为人所谈到的诗词曲赋的世界,构成了日常世界中相对的两极。我们可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过于重视诗词曲赋的世界,而忽略了它们的存在基础,对于诸如“七月流火”之类的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时令特征总是语焉不详,也因此忽略了这一诗句的生成对于古人而言所具有的生存意义。传统文化教育应花费相当的篇幅关注器物和自然领域,这能够使得学生对于中国古典世界的认知不再停留于观念层面上,而进入日常体验的层面。

传统文化教育还应突出地域特征、民俗特征,帮助学生建构日常生活的体验形式,从现实生活的日常起居中,发现其中所隐含的独特的文化韵味。中国有着悠久的大一统的传统,这一传统建构着中国历史的独特性与独立性;但中国又是一个内部文化差异十分鲜明的国家,东西南北,各个地方都存在着鲜明的地域特征,表现于语言、饮食、起居等多个方面。显然,统一的文化叙述难以包容如此丰富的现实内容,而这也就是民俗文化教育、地域文化教育得以存在的根本原因。

(编辑:衡阳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