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衡阳站长网 (https://www.0734zz.cn/)- 数据集成、设备管理、备份、数据加密、智能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聚焦 > 资源网站 > 空间 > 正文

虚拟机器人在人工智能的寒冬里爆发

发布时间:2020-03-17 13:36:10 所属栏目:空间 来源:站长网
导读:副标题#e# cription" style="color:#414749;font-family:MicrosoftYaHei;font-size:16px;

2.无法执行复杂任务,更不能处理非结构化数据。

但AI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些问题。

· AI让RPA有了大脑

因计算机性能的提升和深度学习等相关技术的发展,如ink_affiliate" style="font-size:18px;">语音识别、物体识别、图像识别、ink_affiliate" style="font-size:18px;">OCR(文字识别)等技术的深入应用,“软件”学习的内容、深度、范围有了极大程度的提升,RPA能做的事情也越来越多。

也就是说,AI让软件从以前的“机器”成长为了“虚拟机器人”,它成为了RPA的大脑,在解决业务流程自动化问题方面,能看懂、学习和模拟的工作从纯机械发展到了全自动化、较复杂、适当应变的层面。

更直白点,AI让RPA有了识别、学习、推理和决策的能力,让它可以承担一切自动化的工作,不仅是替代人类业务员,还包括对人工的可视化质检、评估等,产品在整体价值上有了很大提升。

虚拟机器人在人工智能的寒冬里爆发

就当前RPA相关产品应用情况看,传统B端厂商,也就是在过去有大量流程化工作需要人工处理的,如****、会计事务所、保险公司、电信ink_affiliate" style="font-size:18px;">运营商、工业制造商等对应用RPA都非常积极。最明显的,就是“四大”——普华永道、德勤、毕马威、安永都引入了RPA相关产品。

而具体到应用效果上,仅从UiPath Studio的操作界面看,它已经具备了交互功能,用户通过录屏的方式在电脑上做一遍演示,UiPath就能完全“记”下所有操作,并将信息汇总ink_affiliate" style="font-size:18px;">存储为一个个流程模块,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作流程。

更智能的,如在金融服务领域,因行业在合规和效率方面的要求很高,相关业务和服务部门对用户体验也就非常重视,便衍生出了“客户联络中心可视化质检”这一需求。

艺赛旗创始人唐琦松曾在接受镁客网专访时表示,在与交通****信用卡中心合作时,他们就发现往往一个中心每天接待的客户咨询及业务办理数以万计,且办理业务多样,而可视化质检就是要通过对客服操作行为全面捕获,并进行合规分析,甚至包括信息保护监管。

由此来看,RPA和AI的结合,是一个双赢的局面。在AI产业整体商用进程放缓的情况下,RPA带来的是持续性增长,也给了AI一个新的契机。

商业爆发,厂商蜂拥而至,产业已经趋于成熟?

相关数据统计显示,仅2018年RPA软件市场规模就同比增长了63.1%,是全球软件市场增长之最。

另一组调查数据则显示,2016年全球RPA市场规模为6.12亿美元,到2018年就增长到17.14亿美元,年增速超50%,预计到2022年将超43亿美元。

AI寒冬中,RPA为什么能异军突起?

在这样的市场红利驱动下,大量厂商开始涌入RPA赛道,创业公司中,有来自于相关领域的老牌软件厂商,如出身安防技术领域的艺赛旗,长期从事IT运营的金智维等;AI转型的,有原AI文本处理公司达观数据,曾专注于C端智能助理产品开发,后与奥森合并的来也科技;也有看准AI+RPA赛道才进入的云扩科技等。

传统互联网厂商中,如阿里、平安科技、兴业数金等也都有RPA相关产品推出。也正是这些厂商的疯狂涌入,RPA产业在2017年后有了快速发展。不过,依旧有人担心,“市场期待是不是有些过热了?”

从目前RPA的实际应用情况看,虽然有AI技术的加持,但受限于RPA本身对流程自动化要求较为明确,以及AI相关技术并不十分成熟,RPA产品尚不能完全如预期那样替代人类。

与此同时,数据中台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也与RPA形成了竞争。说的简单点,RPA更像是辅助者,它成本低,且上线快;而数据中台,则主要用于聚合和治理跨域数据,但工作量大,成本高。

也因此,大多数IT大厂或者系统规模较大的厂商,在选择上更偏向于数据中台,如腾讯就推出了自己的数据中台产品;而RPA则适用于中小型厂商,以及系统规模较小和复杂度低的客户。

那么,在客户尚有限的情况下,RPA厂商该如何扩大应用规模,降低成本呢?

对于中小型厂商来说,他们对成本、效果极为看中,刚需是“短频快”的产品,也就是要“花最少的钱,做最高效的事”。所以通常情况下,这些厂商不会在一开始大规模购入RPA产品,而是采用“边测边用”的模式,最终看效果按需定制。

Gartner 也预测,2021年30%的RPA厂商将执行“消费者定价策略”,即“区别于传统工作量/工作周期的计费方式,按照场景/组件的方式进行计费,价格更低,标准化程度更高”。

这也就意味着,想要快速实现商业化,RPA厂商需要做的就是缩短测试和规划周期,尽快实现规模采购。而在这方面,在商用上已有一定基础的RPA厂商大多会采取以下几个方法:

1.开放简本,无成本测试,节省厂商与客户的沟通成本;

2.产品标准化,开发固定模板,简单易学,同类客户均可直接套用;

3.构建平台生态,客户自由发布需求,工程师自由接单开发。

(编辑:衡阳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