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衡阳站长网 (https://www.0734zz.cn/)- 数据集成、设备管理、备份、数据加密、智能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营销 > 经营推广 > 正文

为什么得势的往往是小品牌?

发布时间:2017-08-12 08:23:03 所属栏目:经营推广 来源:woshipm
导读:随着资源流动速度的增大,信息阻塞和渠道垄断的情况会越来越少,所以,即使只拥有很小的优势,小品牌也能在短时间内创造出巨大的价值。 之前,李叫兽在他的文章《一条公式解释:为什么得势的变成了小品牌》中,利用复利公式说明了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小品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随着资源流动速度的增大,信息阻塞和渠道垄断的情况会越来越少,所以,即使只拥有很小的优势,小品牌也能在短时间内创造出巨大的价值。

为什么得势的往往是小品牌?

之前,李叫兽在他的文章《一条公式解释:为什么得势的变成了小品牌》中,利用复利公式说明了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小品牌能够成功,甚至在某些方面比大品牌还厉害。

为什么得势的往往是小品牌?

复利公式(其中n是周转次数)

文章指出:随着资源流动速度的增大,信息阻塞和渠道垄断的情况会越来越少,所以,即使只拥有很小的优势,小品牌也能在短时间内创造出巨大的价值。也就是说,大品牌很难再像以前一样,通过模仿或抄袭那些创新型的小品牌,从而继续控制市场。当它们反应过来的时候,小品牌往往已经占领了大量的市场。

这对小品牌来说,的确是一个利好的消息,它们不需要再向以前那样担心自己苦心经营的创新成果会被大品牌“无耻”的夺走。

不过,那些成功逆袭的小品牌,它们之所以具有优势,往往是因为它们采用了创新的技术、产品或销售模式等。

那么,问题来了:

按理说,大品牌由于其本身就已经很成功了,所以,无论是研发资金还是团队等方面肯定是优于小品牌的,那为什么经常是小品牌做出了更有优势的创新型产品呢?

比如:

为什么最成功的电动汽车是特斯拉做出来的,而不是通用汽车?(前者最开始不过是个创业型小公司,而后者几乎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公司)

为什么最成功的智能手机是苹果做出来的,而不是诺基亚?(前者在推出iPhone一代时,其品牌价值世界排名66,并从未涉足手机行业;而后者世界排名第7,并一直是手机行业中的老大)

难道真的像人们说的那样,因为那些大公司内部管理迂腐不堪,组织僵化,不思进取吗?

并不是。

这篇文章,就从另一个角度去解释“为什么得势的是小品牌”——为什么创新的往往是小品牌?

一、术业有专攻

所谓的术业有专攻,其实就是以前经常提到的:小品牌应该选择一个对自己更有利的优势战场与大品牌开战,即聚焦。

通用汽车公司的确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公司,其旗下的雪佛兰,别克,GMC,凯迪拉克等早已被世人所熟知。

不过,通用的汽车并不是在每个方面都是行业第一。虽然它们大多都很宽敞气派,但论安全,它比不上沃尔沃(世界上第一根汽车安全带就是沃尔沃发明的);论经济性,它比不上日系小轿车;论驾驶体验与品牌的名望,它也比不上德国的宝马和奔驰…所以,当那些希望买到更安全,更经济,驾乘体验更好或更能体现财富与名望的人购车时,他们都不会选择通用汽车的产品。

至于特斯拉,更是把自己聚焦在电动汽车领域,所以,即使是当年第一个量产电动汽车的通用汽车公司,也无法在电动车这个狭窄而聚焦的领域击败特斯拉。

所以,正如上文提到的,说大公司缺乏创新精神,明显过于武断。(第一个数码相机是柯达发明的,第一款智能手机是IBM发明的)

二、不忘成功之道

既然通用汽车公司早在1991年就生产出了电动汽车,为什么不继续发展这个极具前瞻性的项目呢?

普遍的观点都认为是时机和技术性能的问题:

当时的大环境还不适合电动汽车的生存,比如人们对清洁技术的认识还不够,没有意识到绿色能源的重要性,更看不到其广阔的发展前景;当时的EV-1,其续航能力太差,只有80—112公里,无法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而且充一次电需要花4小时。(现在的特斯拉充20分钟就可以跑200公里)

虽然上述观点中陈述的事实,的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EV-1的命运(最终项目被停止),但这都不是最根本的原因。

根本的原因在于:突破性的创新产品往往无法满足主流用户的需求,而所谓的“主流用户”,就是那些大品牌的忠实客户。

通用汽车公司之所以能成为行业领导者,就是因为有非常多的客户愿意花钱买它家的汽车。

而这群客户之所以要买通用的汽车,就是因为看好它的外形,发动机,做工等固有的产品特征。如果这时候突然扔一辆EV-1在这些忠实粉丝面前,他们肯定会说:“不!我不想要一辆没有V8发动机的汽车,更不希望哪一天我会因为车子没电,被困在高速公路上。”

正是由于大品牌们非常重视用户需求,所以它们才很少把公司的资源放在那些对现有用户意义不大的,突破性创新的产品和技术上。

当然,你也许会问:“为什么不去找新的用户群?比如每天两点一线的高中生或家庭主妇?”

好问题!

的确,突破性技术往往需要去寻找新的、合适的用户群体,但对于一个未知的市场,没有人能对其做出准确的预测,更无法准确判断市场的规模。并且,从以往的经验来看,任何突破性创新的产品在初期的市场规模都很小,比如早期的特斯拉,早期的iPhone,早期的数码相机和早期的PayPal等。

而这就意味着风险——公司需要放弃一部分现有的利益,去探索一个未知的、短期收益不可观的市场。

举个例子:现在公司有1亿的研发资金,然后有两个选择:

第一是将它用于现有技术的提升,比如降低油耗,如果研发成功(成功概率较大),那按照现有市场的反馈,明年应该能多赚1个亿;第二是将它用于研发新型的电动车,就算研发成功(成功概率较小),也无法保证其市场规模,更无法预估收益。另外,新技术的推广本身也是个问题,想想当年的果冻,纸尿片和电饭煲吧。

为什么得势的往往是小品牌?

你认为CEO更倾向于选择哪一个?当然是前者,别忘了人们对未知的恐惧和对损失的厌恶…

再来看看小品牌,如果没有绝对的优势,贸然进入一个成熟稳定的市场几乎是必死无疑(尤其是2C的业务)。

所以,小品牌比大品牌更具有创新的动机。

这就是为什么苹果一定要等自己研发出与主流产品差异很大的产品时,才会进入手机市场。而当时的诺基亚,为了保证其主要客户最关心的利益(电量持久,坚固耐用等)不受损失,也就没有马上跟进智能手机业务。(ps,当时的iPhone一代就经常死机,电量也不够持久,也无法通过诺基亚的抗摔实验)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并不能完全指责诺基亚的决策失误或不思进取,毕竟它的身后是超过十亿的用户。(诺基亚2007年占据全球手机市场份额的49%)

三、曾经沧海难为水

即使大公司对未知的市场信心满满,产品的研发也投入了大量精力,突破性创新项目仍然很容易“失败”。(ps,这里我故意打了引号)

就说说以创新闻名的苹果公司吧。

一说起苹果,你会想起谁?乔布斯?库克?还是圣诞老人?

有人会想起他吗?

没错,就是他——约翰·斯库利,就是当年被乔布斯从百事可乐忽悠到苹果的,前苹果CEO。

不过,他的名声貌似不怎么好,主要有两个原因:

他当年把乔布斯赶出了苹果;他主持的项目——牛顿(Newton)最终以失败告终。

关于他和乔布斯的关系,我们不作讨论,重点来看看他的“牛顿”。

“牛顿”是苹果公司的首款智能掌上设备,也是当时绝对的突破性创新的产品。

(编辑:衡阳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